回顧輝達過去一年的股價不難發現,其股價走勢並沒有持續高昂,而是呈現拋物線狀的態勢。顯然,AI晶片的稀缺性是投資人給予輝達高估值的理由,但在過程中,也有不少人士對輝達短中期的成長潛力深感憂慮。
例如,2024年2月18日,華爾街明星基金經理人、方舟投資管理公司的CEO「木頭姐姐」凱西·伍德對外宣稱,自己最近拋售了價值約450萬美元的輝達股票。
針對為何在發布財報前拋售輝達股票,木頭姐表示,輝達在人工智慧領域是領導者,但未來它將麵臨更多競爭,晶片需求或許沒有市場預期的那樣火熱。
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彙編數據顯示,分析師普遍認為2025財年,輝達營收約900億美元,成長速度僅52%,或許不足以繼續幫助輝達維持較高的估值。
事實上,結合AI產業的趨勢來看,輝達確實麵臨不小挑戰。前文提到,H100 GPU供不應求,為了掌握主動權,許多科技公司都已開始自研AI晶片。
例如,2024年初,有消息傳出,OpenAI CEO山姆・奧特曼計畫籌集5-7兆美元資金,打造龐大的晶片製造廠網路。
無獨有偶,2023年11月,微軟也推出為Azure服務的兩款高階客製化晶片Maia 100以及Cobalt 100。微軟副總裁Rani Borkar透露,Maia 100已在Bing和Office AI產品上測試,OpenAI也在試用。

圖源:微軟
麵對上述挑戰,輝達選擇一方麵加速提升產能,緩解顧客的焦慮情緒,最大程度滿足需求。
近日,瑞銀分析師揭露的報告顯示,輝達AI晶片的交貨速度正在加快,2023年底時交貨期高達8-11個月,現在已減少到3-4個月。基於此,瑞銀將輝達股價的目標價上調至850美元/股。
另一方麵,加碼客製化晶片業務,以圖「釜底抽薪」。相關市場前景也的確廣闊,根據調查公司650 Group消息,預計2024年,資料中心客製化晶片市場規模將成長至100億美元,2025年將翻倍。
在此背景下,輝達正在建立新的業務部門,專注於為雲端運算公司和其他公司設計客製化晶片,包括先進的AI處理器。
值得注意的是,輝達進軍資料中心晶片客製化市場,不止於契合市場潮流,更可能是讓部分科技公司,基於理性經濟,放棄自研晶片。
針對山姆・奧特曼的“7兆”計劃,黃仁勳認為,“這筆錢能買下全球所有GPU”,並不符合產業發展邏輯以及企業經濟效益。
其實,從輝達視角來看,接下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重點,並不是堆晶片數量,而是應該進行GPU構架創新,使運算速度提升,讓想要在本地使用AI的公司無需購買更多的設備。
據瞭解,2023年11月,輝達推出了新一代AI晶片H200,可以以每秒4.8TB的速度提供141GB的內存,用於推理或生成問題答案時,性能較H100提高60%至90%,預計將於2024年Q2上市。

圖源:輝達
此外,輝達將於2024年3月下旬舉辦GTC 2024大會,屆時將發表下一代AI晶片B100,與H200相比,效能提升超100%。
考慮到從零打造自研晶片需要耗費龐大的財力、物力以及時間成本,隨著產能逐步釋放、算力飛速提升,科技公司直接採購輝達的產品,或許仍是主要路徑。
因此,在可觀的期限內,輝達仍有望坐享AI發展紅利。